2014年8月13日 星期三

向天空墮落——《顛倒的帕特瑪》觀後感

















《顛倒的帕特瑪》(日语:サカサマのパテマ)是吉浦康裕的動畫電影作品,2013年11月9日於日本上映。曾獲日本第17回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動畫部門優秀獎、蘇格蘭愛之動畫節2013觀眾獎及評審獎,以及第7回亞太動畫獎長篇動畫部門提名。

認識吉浦康裕的人,都知道他是以推出「精品動畫」為主。他所領導的六花工作室是一個小規模的製作團隊,故產量不高,但每部作品不論畫作、分鏡、意念或者劇情都有相當的水準。吉浦個人製作的《Pale Cocoon》(蒼白之繭,又譯記憶裂痕)更加令他被譽為「新海誠的後人」。而這次的《顛倒的帕特瑪》,一開始就以劇場版的姿態出現,是六花工作室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製作。








雖然《顛倒》在日本大受關注,可是吉浦康裕似乎依然只有少量的中堅支持者,大多數都是被《夏娃的時間》吸引過來的舊觀眾,無法達到新海誠或者宮崎駿在宅圈之外都很出名的神枱位置。以我個人而言,《夏娃的時間》是吉浦最具娛樂性的作品,引用經典的「機器人學三法則」同時又帶出一個個溫馨的單元劇;今年「動畫未來2014」時推出的《Harmonie》則是吉浦最高水準之作,只用25分鐘就已經演完了故事的起承轉合,還擁有獨特的思想和角色塑造。至於《顛倒的帕特瑪》,雖然節奏感不及《Harmonie》、感染力不及《夏娃的時間》,但論故事佈局、規模和製作的野心,它是吉浦的作品中最強的。


(無劇透部分)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一個叫「愛賀」的國家。過去曾經出現「罪人被天空吞噬」(大災難)的悲劇事件,令國家的教育機構強調規則和秩序,並視天空為不祥之物,禁止學生抬頭仰望。少年英治抱著對「教義」的疑惑生活著,並憧憬著天空,這時他意外地遇到生活在地底,與他上下顛倒的少女帕特瑪。帕特瑪的重力跟英治不同,處於往天空「墮落」的狀態。因顛倒人被「愛賀」視為罪人,使得帕特瑪和英治一同被治安警察所追捕。


愛賀君主國

「愛賀」這個國家彌漫著很濃厚的極權氣氛和思想灌輸。排除異己的洗腦和暴力的法制令人想起喬治奧威爾的《1984》。不過有趣的是,《1984》的視點是控制媒體資訊的政府機構「真理部」的員工作為主視點,而《顛倒》的主角則是一個學生。換言之,《1984》表達出「洗腦是如何營運」;而《顛倒》則是描述「洗腦是如何進行」。不過「愛賀」的作法並不像《1984》一般極端,而是用「學歷」來勒索學生。



《1984》的大洋國一直宣揚東亞國和歐亞國這兩個連存在真偽都無法得知的國家是自己的外敵,用來增強國民的歸屬感。而「愛賀」則不斷強調天空是一個多麼可怕和污穢的存在,要大家遠離、蔑視它,一生都要低著頭做人。為了減低人民抬頭望向天空的機會,「愛賀」甚至在全國建設電動路面,讓人走路不需要「長眼睛」,從而不會四處張望。人人都站在運輸帶上亦營造了一種嚴格的社會規律,使得不遵守的人處處不自在。


男主角:英治
英治作為一個角色並沒有太大的亮點,但也不會令人討厭。他屬於「愛賀」的社會適應不良者、劣等生,原因在於他受父親的影響憧憬著天空。他的建造了飛行裝置對天空進行探索卻發生了意外,使他受其他人(特別是教師)排斥。他對任何人都很冷漠,在遇到帕特瑪之後才重拾開朗。


地底人(爾濟)
相對於「愛賀」,地底人的生活和制度明顯比較落後,雖然有電力、工具和語言,但是很原始的部落生活。他們人口稀少、資源不算豐富,所有人都互相認識,因此家家戶戶都會互相幫忙和合作。靠著收集地底的物資過活。他們沒有所謂的政府或者法律,是以人倫關係和親情為向心力的共同體,比《翠星的伽爾岡締亞》的社會更加原始。

地底人與「愛賀」一樣忌諱著對方。老一輩的人告誡著年輕一代不能隨便走到未知地方。因為那裡有可能連接地面,遭遇「愛賀人」的追捕。然而這個告誡並沒有約束力,只是口頭上的勸阻。因此不聽勸的女主角帕特瑪並不像不聽話抬頭望向天空的男主角英治一樣被「社會」懲罰。


女主角:帕特瑪
或許不是住在冰冷的「愛賀」,而是在溫暖的地底長大,與英治相反,帕特瑪本身就十分開朗,而且行動力極高、充滿好奇心。正如英治受到父親影響,帕特瑪也受到一個已經失蹤了的冒險家影響,對地底以外的世界十分好奇。因此無視長老和其他人的反對,結果不小心「跌到」外面去,與英治相遇。


無限的擁抱(閃光彈)
英治和帕特瑪的重力相反,不論哪個方向都始終有一邊在墬落,需要靠另一方去抵消重力。兩人本身已經相當具情侶相,還基於這個原因無時無刻都抱在一起,令整部作品中閃光彈連錦不斷,會走在一起根本是命中注定的結局。(吊橋效應?)等等,在這對男女之前,好像還有兩個男人.....難不成......
(至於為何兩人沒向天空墮落,那是因為作為男生的英治比較重,有夠合理的......)


吉浦式的「情」
吉浦的作品向來主張互相理解可以解開各自的心結,建立感情。這個觀點在《夏娃的時間》尤其明顯。《顛倒》同樣提倡包容、體諒和將心比心。「上」與「下」概念相反的兩族人對對方避之則吉,甚至心存敵意。但這也是源自雙方的誤解和過於極端的恐懼。到了結局,得知真相的雙方能夠放下長久以來的僵化關係,放下對「上下」的爭端一起望向同一片天空(不得不承認這意境實在很美,也很緊貼作品的主題)。令故事以充滿溫情的方式作結。


搖曳式高動態鏡頭
吉浦康裕的作品一向都加入很大量的電腦圖形技術,使得畫面擁有相當的彈性,鏡頭能夠進行像手提攝影機一樣的振動、360度的旋轉、上下左右前後的移動,或者是大幅度的放大和縮放。這令吉浦大部分作品有別於普通的動畫作品,具有極強的立體空間感。不過,不知道是不是考慮到劇場版的解析度或者是製作成本的問題,《顛倒》這次似乎採取了「平面繪畫」和「立體圖形」兩種製作方式不斷互相切換的政策。上一秒是很扁平的畫面,下一秒又突然很有立體感,而且手法不夠俐落,斷層相當明顯。

有些動畫作品為了方便製作,平常會使用平面繪畫人物,但在戰鬥場面就會使用3D人物(例子有劇場版動畫《古城荊棘王》)。而《顛倒》則並非「2D人物和3D人物的互換」,而是「2D畫面和3D畫面的互換」。《顛倒》是吉浦康裕有史以來的最大製作,估計工序分配和畫面涵接的管理手腕還不成熟。因此尚可理解,但的確有很明顯的進步空間。


另類歌曲
與一般動畫不同,《顛倒》的片尾曲(ED)並非日語,而是用一種叫世界語(Esperanto)的人工語言編成的。世界語是全球化趨勢的產物,特色在於容易學習,而且受到廣泛的支援(Google大部分軟件都支援世界語)。歌曲的曲風偏向歌謠風格,相當獨特,亦很符合《顛倒》的氣氛。不過洗腦力遠低於其他名曲,看來並沒有太受注目。(而且根本聽不懂在唱什麼,對歌詞的共鳴感可是聽歌的一大享受啊!)


隱藏設定
自從《魔法少女小圓》之後,動畫界開始出現不少具有層次感的故事,刻意加入一些宣傳中不公開,而會將認知大幅度反轉的「王牌設定」,為觀眾製造驚喜。《顛倒》也是其中一員,而且塑造得相當成功,有一種「媽呀,我被騙了!」的爽快感,而且還被騙了兩次。作為吉浦的第一次個騙局,表現實在相當不俗。而關於背後的設定,將會在下面的劇透部分作出一些探討。

(劇透部分)
顯示內容


結語
《顛倒的帕特瑪》是六花工作室和吉浦本人的新嘗試,風格與從前的作品都有所不同。它並未完美,卻已經很充足,足以完爆大量作品。吉浦康裕每一部作品都有相當的用心,而且獨樹一格。看完《顛倒》覺得很喜歡的人不妨考慮一下去看《Harmonie》,它會告訴你,二十多分鐘的一集動畫其實可以表達很多。

延伸閱讀:
《Harmonie》:妳我的共奏世界

2 則留言:

  1. 這動畫實在太讚了
    劇情最後還要一百八十度改變!

    回覆刪除
  2. 没有空间感的人看这个会昏掉......
    我到后面都搞不清哪边是上哪边下了orz

    回覆刪除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